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广东以智能建造推动建筑业转型,强化政策引领、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培育了建筑机器人应用、全链条产业生态等优势,多项经验做法获住建部推广。作为行业发展的“技术桥梁”和“转型推手”,广东省建筑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从助力科技创新到制定行业标准,从组织观摩学习到培育示范项目,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服务智能建造的答卷,有力推动全省建筑业提质升级。
架设“标准之桥”
夯实智能建造发展基石
如同语言交流需要语法规则作为沟通桥梁,智能建造的发展同样需要标准体系这座“技术之桥”,连接创新与实践的两岸。广东省建筑业协会坚持将标准体系建设作为智能建造的基础工程,通过参与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规范体系,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引领性支撑。
2023年11月以来,协会重点参与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等多部省级和行业标准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参与该标准编制的相关行业专家表示,这一标准的出台将为广东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提供更合规、更科学的评价依据。
同时,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协会通过印发团体标准立项通知、修订管理办法等举措,系统推进智能建造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大数据、建筑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协会积极引导行业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他相关组织共同参与标准制定工作,为提升工程质量提供新规范而协同努力。
这些标准化工作的扎实推进,不仅完善了我省建筑业智能建造的标准体系,也为企业技术创新和行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展现了协会在促进行业进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构筑“示范之梁”
连接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
如何将严谨规范的技术标准切实转化为可落地、可推广的实践成果?广东省建筑业协会通过精心组织一系列示范项目观摩活动,给出了生动而有力的答案。
近年来,协会先后在深圳吉华医院项目、广州中建四局科创大厦项目、深圳坪山区人民医院项目以及深中通道项目等组织多场观摩活动,集中展示智能建造、绿色施工等新技术应用成果,累计吸引超4000名行业人士现场参与,成功构筑起连接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的“示范之梁”。
2023年4月,国内首个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深圳樟坑径保障房项目观摩活动成功举办,该项目采用智能建造方式和数字技术打造,仅用不到1年时间完成建设,创下全国高层保障房最快建造速度纪录,是广东省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标杆项目。今年4月,协会又协助举办了“第二届地下空间工程建造技术交流观摩会”,重点推广了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项目的智能建造创新成果。
一系列高规格、多领域、深层次的示范观摩活动,不仅展示了广东省在智能建造领域的最新成果,更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有效解决了新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推动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铸就“创新之锚”
激发智能建造行业争先动能
正是得益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的指导下,广东省建筑业协会在项目创先争优和科技成果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介绍,2023年至今,协会累计受理科技成果评价1780项,通过评审1550项;评选出省建筑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7项、二等奖108项,并择优推荐42项科技成果申报国家级奖项。同时,协助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展2023-2024年度广东省工程建设省级工法评审工作,“大型公共建筑双曲异型点式玻璃幕墙安装施工工法”等567项工法通过评审,展现了广东建筑业的创新实力。
在新技术推广方面,协会两年内共受理BIM应用优秀成果303项,评选出一类成果46项,并推荐70项参评国家级BIM大赛。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硕果累累,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技术成果。此外,协会还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参与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范例和智能建造工法大赛,为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构建完善的智能建造行业技术标准和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广东省建筑业协会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广东建筑业在智能建造、绿色施工等领域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未来,该协会还将继续聚焦行业热点和发展方向,不断增进行业观摩学习,互学互鉴,引导建筑行业并充分发挥粤港澳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智能建造广东方案、湾区路径,共同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推进智能建造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