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965-0588

《职业本科教育助推现场工程师培养的着力点》

论文编号:46 论文状态:
客户评分: 论文价格: 免费
类型: 更多精彩微信扫描右边二维码进行关注!
摘要: 培养现场工程师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注点,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

职业本科教育助推现场工程师培养的着力点


培养现场工程师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注点,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在人才规模与质量上尚存提升空间,在诸多“卡脖子”领域缺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要求职业本科教育厘清育人现状,聚焦现场工程师培养着力点,破解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理念不相符的现实症结。


一、改变专业设置“被动”观念,主动构建顺势而为的育人体系


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主动服务教育强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抓手,是职业教育支撑国家战略的重要路径。基于现代技术的创造性与复合性要求,职业本科教育所育人才是面向产业、助力生产、服务一线的“创造型高技能人才”,要求举办或参与职业本科教育的各类学校(包括职业本科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等)主动服务产业生产与工作岗位实践。然而,当前以紧跟产业升级、聚焦优势资源为导向的职业本科专业设置仍然有所不足。大部分职业本科学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持续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育人体系尚未成型。由于产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缺口递增,“招工难、技工荒等现象仍然十分普遍,高技能人才占比不足依旧是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卡脖子’问题”。“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的目标要求各类学校顺势而为,为现场工程师培养添砖加瓦。2019—2022年,我国已累计备案职业本科专业1452个;32所职业本科学校累计招收学生20.56万人。但在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动态调整时,职业本科专业设置实际上缺乏主动服务国家需求的自主性。研究指出,当前仍有多个职业本科专业未涉及专业布点,职业本科专业设置亟须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各类学校还存在“因循守旧”“无为而治”的惯性思维,面临专业设置缺乏系统规划与整体布局的被动困境,还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必须顺应国家发展需求调整职业本科专业整体布局,针对专业性强、技能要求高的岗位,优先设置服务制造强国建设的工科类专业,调整技术技能人才结构,促使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借助职业本科教育培养现场工程师的发展路径可以有效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规模培养现场工程师效率,也将有利于强化高技能人才对接工作岗位的匹配性,以形成主动承接、顺势而为、积极适应的现场工程师培养链。


二、破除专业设置“逐热”状态,有效促进岗位结构均衡化发展


为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职业教育专业动态更新要求,教育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在科学分析产业结构、行业需求、职业岗位等基础上,形成《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并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设置了与之匹配的247个职业本科专业。与原专业目录中80个职业本科专业相比,新目录保留39个专业,更名37个专业,归属调整2个专业,归属调整且更名2个专业,新增167个专业,涉及19个专业大类,其中装备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医药卫生大类新增专业数量达到或超过14个。当前,职业本科专业更加注重“强化类型特征”,“调整的专业主要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的新增专业,根据产业转型升级更名专业,根据业态或岗位需求变化合并专业,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予以撤销”。虽然本次专业设置调整工作统一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框架,有益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要求,但各类学校仍基本在按学科或专业逻辑简单选择专业或追求热门专业,严重背离了职业本科教育建设类型专业、特色专业、优势专业的办学目标。实际上,学校要将企业提供的岗位要求视为重要依据,充分考虑企业特征与岗位需求,设置企业可深度融入的职业本科专业。但目前部分学校仍在盲目申报专业,缺少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适应社会需求、重点建设特色专业的意识。在对32所职业本科学校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1/3的学校有强烈意愿设置物联网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智能制造工程、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工程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但相当一部分专业建设单位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实训条件等诸多方面未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专业建设有利于推动职业本科教育机构突出办学优势,但职业本科教育仍在起步,专业设置标准与人才培养规范尚在落实阶段,设置专业切忌“追新逐热”“一拥而上”“求全求大”。为此,职业本科教育必须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向社会提供技术高超、技能娴熟的专业化现场工程师,实现人民群众高质量充分就业。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通过职业本科教育培养大批现场工程师的发展路径能够改善当下毕业生职业规划不清晰、就业困难等问题,而优化职业本科专业设置将改善就业岗位过于拥挤的窘境,以此实现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各居其位,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更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三、缓解专业设置“错位”行为,加速学生职业素养专业化进阶


职业本科教育在现场工程师培养上占据关键的主体地位,要具备自主育人的内生动力,结合教育基础、办学优势与育人特色等,进一步设计针对现场工程师的育人理念与培养模式。但目前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本科教育育人理念存在错位现象。实际上,“应用型本科处于普通高等教育一轨,遵循学科逻辑培养应用型人才,而职业本科则分属职业教育一轨,遵循工作逻辑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两者在诸多方面都存在人才培养上的疏离。现实中,普通本科院校在职业本科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异不明显,持续造成不同职普学校在职业本科专业设置、培养方式等方面的悬殊差异。若任由学校“错位”发展,将再次置职业本科教育于普通教育的补充地位,进入“简单套用”“高教模仿”“学术漂移”的误区。究其原因,当前各类学校在设置职业本科专业之初未形成长期发展的育人观,仅仅是在简单叠加学校内部核心专业资源,缺乏对跨专业、强平台、有特色的专业与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再造式融合。由于培养单位的类型、办学理念、育人基础不尽相同,各类学校同时开展办学实践将导致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与教学管理面临毕业生规格差异大、育人协调机制不健全、服务面向定位偏差等问题,这会使社会无法对现场工程师形成“统一印象”。“就软件工程技术专业而言,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为在校生开设的软件相关专业近100个”,但在人才培养体系、人才供给结构、课程设计、教学设置等多个方面仍然面临着差异化的挑战。有研究指出,职业本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偏离其类型定位,“应认真分析国家相关职业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以及专业教学标准的有关工作任务、知识和技能要求等,将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进行拆解、颗粒化处理,形成最小的单元”。为此,必须制定相应的专业教学标准,指导学校有序开展育人行为,促成学生在技能、技术与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节选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7期)


职业本科教育助推现场工程师培养的着力点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