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965-0588

《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进路》

论文编号:57 论文状态:
客户评分: 论文价格: 免费
类型: 更多精彩微信扫描右边二维码进行关注!
摘要: 当前,职业教育正处于改革攻坚和提质培优的关键节点,要把握教育数字化的关键契机,以数字技术高效赋能职业院校系统创变升级,需从重塑职业院校文化形态、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重构职业院校要素体系、促进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等层面稳步推进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

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进路


当前,职业教育正处于改革攻坚和提质培优的关键节点,要把握教育数字化的关键契机,以数字技术高效赋能职业院校系统创变升级,需从重塑职业院校文化形态、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重构职业院校要素体系、促进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等层面稳步推进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数字思维重塑职业院校文化形态

技术赋能背景下,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伴随着学校自身与外部环境要素的转型与重构,是一个多元价值理念互相碰撞、多种政策涌现与建构的过程,要求对教育观念、组织文化等整个系统价值理念进行变革。而数字化思维作为一种具有协同性、创造性与构想性的理念,能够引导职业院校由技术简单移植的原生态向数字技术驱动的创新开放生态发展。由此,在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数字化思维重塑职业院校文化形态。

一是始终坚持技术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的融合,防止数字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潘多拉魔盒”效应。职业院校在数字化转型中,需时刻反思数字化本身的人文需求,避免“技术异化”“技术控制”“重硬件轻软件”等风险,及时铲除数字化过程中可能异化的技术要素。首先,将提升学生的数字化思维与技能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加强以工匠精神、非遗传承等为主要内容的数字资源建设,将优秀职业文化基因充分融入数字技术中,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彰显技术的人文理性。其次,通过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充分发挥师生主体性作用,以促进人机融合发展。一方面加强数字素养能力结构框架与标准研究,为师生数字素养的培育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制定师生数字素养培训与提升计划,丰富优秀数字教育资源内容,并积极开展师生数字素养测评。

二是培植健康的组织数字文化,实现职业院校文化转型重塑。数字技术在赋能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深刻影响着院校系统、组织与成员间所形成的制度规范、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首先,政府和职业院校相关决策者要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形成正确对待数字技术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强化对数字技术的价值认同,通过培育健康的组织数字文化,形成相关主体力量共同支持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文化与制度形态。其次,加强职业院校决策者与管理者的数字领导力建设,提升其应用与统筹信息技术以重塑职业院校教学、实训、科研、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从而正确引导职业院校开展组织变革与数字化创新。同时通过设立专门的数字化建设领导部门或办公室,引领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加强校园数据伦理与数据安全教育。针对数字时代的各种潜藏风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理性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强化其在教育智能化终端系统的安全意识与个人隐私保护能力。


二、聚焦人才培养,以人机融合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

数字化教育时代,职业教育的育人空间从实体教室、实训基地逐渐走向虚实融合的新型智慧教育环境。能否打破学校传统的班级建制,建立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和更加有效的评价方式,既直接反映了学校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水平,也决定了职业院校在互联网企业新业态下的竞争力和办学空间。由此,职业院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聚焦人才培养,以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实现真正的“人机融合”。

一是顺应产业变革,以数字技术助推“三教改革”。数字化时代企业岗位连接的多维性与数字技能需求增强,要求职业院校对教师、教材、教法等关键要素进行改革创新。首先,教师作为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体,目前普遍存在的重引进轻培养、重学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严重制约了数字时代教学团队适应性改革与发展。一方面可通过打造跨专业、跨领域、复合多元的产教融合型教学创新团队,以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教学项目为基石,依托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和行业技术能手,形成具有共同技术基础、共融岗位需求的教学共同体;另一方面增强师资队伍对数字技术的“敏感度”,构建“应用驱动、资源赋能、课堂实践、精准测评”的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机制,提升校内专业教师与行业兼职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其次,对接新职业、新岗位与新技术,校企合作开发新形态优质教材。在教材内容方面,全面反映行业最新动态,对接国家岗位职业标准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要求,及时将工作岗位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纳入教材内容,高效融入学科新知识、典型生产案例、岗课赛证、课程思政等元素,实现教材内容与工作岗位紧密衔接。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坚持工作流程与岗位任务导向,校企协同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式、交互式等信息化新型教材。同时紧扣产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同步开发与教材配套的数字化资源,搭建可开源、可接入、动态更新的开放流动式电子教材资源库,帮助学生更好体验与适应数字化时代岗位胜任力的快速变化。最后,创新变革教学模式,重塑智慧教育新生态。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搭建为师生提供多种教育资源与服务的在线教学平台或智慧教学终端,形成校内课堂、企业课堂与网络课堂(线上课堂与虚拟工厂)等多维学习场景空间。实施基于学习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智能+课程”教学模式,开展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游戏化学习、人机交互学习、虚拟仿真教学等教学法改革,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同时依据学习分析、行为编码、认知建模、情感计算等前沿技术,对教学实施、学生学习等相关数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采集与可视化分析,生成学生个人数字画像和数字档案,从而完善综合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增值评价

二是对接产业结构,以数字技术赋能专业数字化升级。产业转型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要对接新经济、新业态与新职业,对专业进行全方位数字化升级改造。首先,立足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基于专业贴近产业、课程对接工作任务的原则,明确专业定位,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团队、产教融合等进行数字化升级。同时依托大数据监测平台,及时对产业人才需求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动态调整专业结构,瞄准产业发展新趋势,适度超前布局相关专业。其次,依托数字技术与资源平台,实现专业群横向融通与聚合。通过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校企共研专业群建设质量监测系统,对专业群内专业设置变化、课程结构、实习实训开展、1+X证书获取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保证专业群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岗位群的有效衔接。并搭建数字资源共享与学习平台,推动优秀课程资源、教材资源、实习实训资源等在专业群不同层级间的流动融通,实现专业学分的互通与转换。最后,充分发挥虚拟仿真技术优势,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数字生态系统。校企通过协同共建产业学院、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围绕“岗课赛证”等教学活动整合数字教育资源,以工作流程与岗位任务为导向,运用虚拟仿真、智能交互等技术将岗位工作场景转化为数字化模拟应用场景,并借助数字平台的匹配推荐算法,实现实训教学资源模块的精准化供给与匹配,为学生提供定制化实训服务。


三、完善数字基座,以数字技术重构职业院校要素体系

数字化基础设施作为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技术底座”,是以信息技术赋能为主要特征、实现校园互联互通、应用平台融合创新的新型教育资源系统,对于实现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具有基础性意义。为此,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必须以完善数字基座为进路,以数字技术重构职业院校要素体系。

一是升级迭代数字化基础设施,实现校园环境的连通融合。首先,运用新型网络技术升级校园内网系统,实现5G网络在职业院校、产教园区等全覆盖,加快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等设施与技术设备的智能化升级。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形成以数字化智能平台为中心,全域感知、灵巧学习、精准管理、集成化场景、数字化评价等相互融通的校园信息环境,深度实现数智平台赋能职业院校改革创新与升级。其次,依托数字技术设备、应用平台系统、数字资源平台等搭建智慧课堂交互教学系统,创设与工作过程类似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多种交互学习的支持工具,实现人人、人机的协同互动,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高效学习。最后,为凸显职业教育技能性、工作过程导向等本质特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连接企业工作实景与车间场景,以虚拟仿真、智能交互等技术优化虚拟仿真实训环境,支持学生身临其境、沉浸式体验不同工作场景特点与要求,实现课堂教学、工作流程、网络学习和虚拟场景的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学生工作知识获得与职业技能。

二是丰富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学校三级资源库建设体系,上线并投入使用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管理和服务平台,在数字资源数量与覆盖面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不充分不均衡的情况。如当前的数字资源建设偏向项目型、临时性而不是常态化、规模化与可持续性,优质数字资源建设较为薄弱,共建共享机制不完善等。因此,要丰富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内容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普惠。首先,职业院校数字资源建设要以区域经济与产业需求为导向,遵循“产业群—专业群—课程群—技能群”的建设逻辑与“为教学而技术”的原则,持续开发基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知识图谱等技术的在线知识课程、数字化教材、数字化场馆等数字资源,同时加强校企共同开发优质数字化课程与教材。其次,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平台为依托,健全政行校企多方协同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高效整合校内外、企业与社会教育资源,在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中积极融入数字媒体,形成灵活多样的学习场所与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最后,搭建与完善校园数字资源实时监测数据平台,掌握学习者资源需求的动态轨迹,智能推送多样化教育资源,精准匹配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同时通过探索建立院校、省级与国家互通的学分银行,形成学生个性化学习数字档案,实现其学习成果在不同院校、区域的认证、积累与转换,服务学生的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


四、加强多元协同,以数据驱动促进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

随着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被逐渐应用到教育领域,教育治理越来越呈现数据驱动、多元协同、流程重构、业务融合等特征。数据作为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与核心资产,对于推动职业院校科学决策、精准管理与高效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充分发挥数据价值与效用,实现校园“智慧治理”。首先,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分析,完善校园全景数据平台和大数据监测系统,对校园各项数据进行全过程采集、清洗、交换与多维度动态分析,并开发教育治理决策支持系统,促进校园科学决策。尤其是以数据技术赋能师生数字画像建设,创建数字技术与教学过程相融合的智能支持系统与信息管理平台,分析师生行为动态,形成师生数据画像,为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监测、学习成效诊断等提供科学依据。其次,以数据为关键要素,重塑校园业务流程和优化服务。以数据整合、应用融合、服务聚合为重点,依托“一网通办”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和应用体系,以数据驱动校园“放管服”改革,推动业务流程的再造与重构,实现校内外业务协同和教育服务一站式办理。最后,统一校园数据标准,完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以统一的数据接口规范实现校园不同应用、不同部门的数据共享,打破数据壁垒,消除数据孤岛,实现数据在不同系统平台的横向联动与纵向互通,从而提升校园管理与服务效率,为校园精准治理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二是构建多元协同的数智治理体系,推动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场域的多元融合。首先,依托全国职业教育智慧大脑系统,完善职业院校教育数据开放智慧服务平台与制度体系,实现多级教育数据、资源、业务在多元主体之间的有序流动与互通共享,助力区校、校企、校校相互之间的业务协同与双向互联,推动职业院校组织架构向扁平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完善各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决策与规划机制,采取集体决策采纳、执行学校的数字化转型创新,从而形成“政府—行业—学校—企业—社会”协同推进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数字治理格局。其次,统一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数据接口,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智慧教育供给平台与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系统,校企对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等环节进行协同管理。并依托区块链技术,实时采集与全过程追踪源头行业需求数据,中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数据、运行过程管理数据与后期行业反馈数据等,对人才培养与管理模式进行高效、动态化变革。最后,建立涵盖职业院校多元主体管理决策、执行、监督与反馈等环节的信息闭环机制,明确不同主体的责任担当。并依托相关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决策与任务实施的过程性数据库,设置过程性反馈机制,保证校园一切管理决策均能基于全面过程性数据,从而减少决策信息沟通成本,优化职业院校决策与管理方式,促进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节选自《当代职业教育》2023年第6期)


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进路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顶部